毕竟是市里几大支柱企业,每隔几年都会围绕着有改革变动。
前两年不就围绕着企业股份制改革了么,马主任是早见怪不怪。
看着一旁年纪比自己大了十岁的王局长,此时正滔滔不绝的跟沈书记谈着炼化厂目前的情况,并且还详细的说起上次改革后厂里的状况,自己也重新回忆起了炼化厂的情况。
王局长说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沈旭东对王局长的业务能力也很满意。
不愧是市里的领导,起码基本的能力和态度在这儿,对于市里的几家大厂情况了如指掌。
“具体情况我暂时了解了,这么说来炼化厂如今实际的员工只有一万一千人,并且今年预计还要下降减员?这倒是少见啊!”
听王局长说起上次股份制改革,沈旭东也算是对于炼化厂的实际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对于这年头的国营企业主动减员的还是少见,一般只有厂里实在经营不下去了,才会有职工主动离职。
而炼化厂显然不可能经营不下去,在沈旭东的认知中只可能是职工越来越臃肿。
在上次改革前,炼化厂人员的确很臃肿,约莫全厂共一万六千名左右的员工。
毕竟福利待遇好,类似人在编制,但实际厂里见不着的情况不少。
但经过上一次的股份制改革,已经裁撤了这些在编不在岗的同志约一千三百余人。
沈旭东倒是挺佩服之前主持改革的领导干部,也就是如今管委会的第一副主任,项副主任。
很有魄力,真的是敢来做这个得罪人的事。
这可不比他最早在天门县让人下岗,天门县的棉纺厂实际才多少人,而且单位级别也太低,关注度不高。
就这,当时改制都面临了不少压力。
面对着万人大厂,宁州市支柱企业,项副主任能从中剔除这千把个人,还能将企业内部有规划的做了部分调整,已经是十分不易。
而且这还不止,光裁撤了这批人后,还拆分了炼化厂的业务,成建制地将机修厂、贮运码头、设计院、基建处等二级单位与职能部门剥离出去。
分流三千余人,成立了十个全资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这才让实际的炼化厂缩减到了如今这个万人出头的规模,并且经过这么一改革后,炼化厂的生产效率真的是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就是这些被分出去的子公司的职工待遇,会有明显的下降,肯定跟炼化厂总公司的待遇没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