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抵达姑苏

春季的温暖还未完全消散,夏季的微风已经悄悄地吹来了。张三丰带领着他的队伍从方圆之城出发,一路向着吴国的京都姑苏前进。他们的旅程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但也并不短暂。马车行驶得非常稳定,没有急于赶路,但也没有停下来休息过一天。除了必要的洗漱和基本生活需求外,所有的事情都在马车的摇晃中完成,包括吃饭的时候。

故而,当抵达姑苏之际,众人竟有兴致未尽之感,仿佛只一瞬间便离开了方寸之城。"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吴国京都,姑苏吗?" 阿青生于越国,长于硝烟中,吴国对她而言既是对手亦是谜团,那曾将越国踩在脚下之地,令其心中五味杂陈。"比秦都咸阳逊色多了。" 但对于阿青的感慨,同行的几人却见多识广,小小的吴都勾不起他们的半点好奇心,无非是一座放大版的阳翟城。唯一与众不同之处,这吴国街上佩剑者如过江之鲫。吴土富含铁与锡,铸剑材料充沛,催生出无数铸剑宗师,诸如干将、莫邪。于是吴国的剑,堪称当世巅峰,无论是越、楚、齐三国,都无法与之抗衡。

待高月等人步入城中,却发现姑苏城竟为水上陆上双棋局的奇特布局。河道交织,街巷毗邻,成为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正当高月等人探头窥看窗外的风情,张三丰神色未变。他对这江南风光早司空见惯,心中更多的却是忧虑那位被囚于使馆的西施。他的主要目的,首先是寻找缺失的地图碎片,其次则是目睹这位能使鱼沉雀坠,羞闭月花的西施究竟何许人也。美到何种程度才能让阿青的神色变为敬仰,甘愿舍弃杀害之心。

张三丰乘坐的马车从城南进入,越国使馆则位于城东,两者间距离不远。然而小桥流水,白墙黛瓦之间,庞大的马车显得笨拙,时常因拥堵而耽误行程。七拐八绕一番后,才到达目的地——越国使馆。大门洞开,门前冷清,邻近店铺亦未营业,唯有远处的几家茶馆酒肆稀疏营业,但离得颇远。"有无人在?" 阿青率先开口问候。张三丰用内力一扫,知晓这使馆已外无他人,只有一缕缕气息源于馆内若干房间里,似乎是在召开什么聚会。果然,阿青贸然入内,并未寻到一人,疑惑地看着张三丰,欲言又止。"走吧!" 张三丰并未回应,径直朝气息汇聚之处前行。即使是在聚会,门口定有人守卫,看来确已发生异事。

"如何是好!范大夫尚未回应,而吴王今日下午即要将西施姑娘送进宫中,否则我们就将被逐出吴都。" 在一座宽广空旷的屋子里,摆设寥寥,墙上兵器众多,像一座室内习武场。此时,人声嘈杂,仿佛群蝇乱飞。"我说,范大夫让我们留下,我们已留之,如今吴王令下,不妨顺其自然。反正责任也不会赖在我们头上。" 已有畏缩之意者开始认为不必因一女子与吴国彻底对立。若遭逐出吴都,越王问罪便是他们的灾难。此刻的困境在于,他们需选择坚持到底孤注一掷,还是随遇而安听天由命。后者更为稳妥,前者风险剧增。"是啊,不过一妇人,予之便罢了。"

......西施身处邻舍,凝望着窗外繁花碧草,低垂的目光中满含忧伤。虽有两堵墙相隔,大厅的议论之声仍让她的背脊生凉,心情压抑。她的使命就是入吴,如范蠡所说的,做一位祸乱国家的女子,吸引吴王夫差的沉迷。无须传递讯息,只需达成这一步。她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可每当听到自己被视为物品交易的言论,心底仍不免感伤。如今,她无端地想起了故乡,那时她只是个洗衣女,如非那次偶然的邂逅......可能膝下已有儿孙环绕。她在越国都城修习数载,又在此逗留将近一年,时光匆匆如梭,她在思考何时才能挣脱牢笼,再度获得自由。抬眼望向蔚蓝天空,似乎近在咫尺。也许只有等到越国消灭吴国,那个许她以自由的日子才会到来。尽管范蠡承诺不必多年,但她从不信赖谋士的保证。"此生此世,能否目睹吴国毁灭的那一刻,尚未可知。"

西施沉浸在杂乱的争辩声与窗外虫鸟的合奏之中,思绪却早已飘到了千里之外.

突然,西施的目光被吸引到了窗边的小径上。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定睛一看,只见一个身影出现在小径尽头,缓缓向这边走来。来人一共有两个,一男一女,看起来很是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