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梅老夫人

孙尚琂心下有些紧张的疑惑,问道:“这些孩子是收养来的?”

梅姑解释道:“我们庄里的女子较多,而且大多没有嫁人,所以庄子里以前也没有孩子,后来老夫人身体尚好的时候,走南闯北做生意,看到了路边没人收养的孩童乞丐,如果时机合适,就带回了庄里收养,如果邯郸城里哪家父母早亡,那这个孩子老夫人多半也会接到庄里好生照看,这些年纪小的,老夫人就让他们先玩耍一两年,等到了七八岁,就会跟着那件屋舍里大一点的哥哥姐姐读书了。”

说着梅姑看着草地上的这几个孩子很是欢喜,而那些孩子一看是梅姑过来了,个个奶声奶气地跑来,围着抱住梅姑,嘻嘻叫道:“嘻嘻,梅姑姑——”

柳湘凝看了一眼旁边的屋舍,问道:“那里是庄里的学堂?”

梅姑放下了手上的孩子,示意婢女们带着孩子到别处玩耍,接着对柳湘凝解释道:“嗯,是啊,老夫人收养了这么多孩子,可不想他们一辈子都在庄里干针线和染布料的活,所以就请了几位名望好的先生到庄里住下,无论男女,到了年纪必须读书。“

孙尚琂问道:“一般这样的大户之家,女子也能读书?”

梅姑解释道:“当然,老夫人想着男孩子如果将来读书取得功名还可以做一个好官,造福百姓,如果没有考上,起码学认了几个字,出去找个账房写信的活计,不用干粗重的活也能养家糊口过日子,而对于女孩子呢,老夫人当年就是吃了许多穷命不识字的亏,所以老夫人不敢那些迂腐的夫子先生的杂说,一定要女孩子读书认字,知礼仪,懂道理,遇事要有自己的决断,这样才能活的像个人!”

孙尚琂被梅姑这番话说的心潮激荡,更是好奇想快些见到这位传言中的老夫人。

柳湘凝看着那间屋舍,听着里面出来的男孩女孩的读书声,似乎想起了自己的师父和孙尚儒多年前一起在长白山生活的往事,不由得心头一热,眼眶红润起来。

梅姑见湖边学堂的读书声朗朗,算着老夫人还在诵经礼佛,随即说道:“两位姑娘,这处也带二位看过了,那边有一座凉亭,咱们先去那里喝些茶,吃点点心吧,算算时辰,老夫人估计还要等一些时候才得空呢,呵呵呵呵。”

若是平日里换做旁人要孙尚琂等候,孙尚琂当即转身便会离开,可这位老夫人是长者,梅庄里所看到的一言一行都让孙尚琂倾心敬佩,故而孙尚琂笑道:“哦,不急,我们是晚辈,等一等老夫人是应该的,那我就再向梅姑大姐讨要一些茶点了。”

梅姑赶忙打趣道:“孙小姐说哪的话,来,这边请!”

孙尚琂和柳湘凝刚被带到凉亭坐下,梅庄的下人立时端来了一捧小火炉,炉上放上了江南无锡的紫砂壶,这名下人娴熟的用铜勺拨弄着茶叶倒入紫砂壶中,再用另一根铜勺微微搅动,待入了香味后盖上盖子,过了第一遍水,再煮了一道茶。

当第二道茶水火候到了之后,那名侍茶下人悠然地倒上三杯,,依次分给孙尚琂三人,这时又有一名丫鬟端上来几样茶点,其中一样还冒着热气,时间刚刚好。

这两人摆放好茶点吃食之后,恭敬地行礼,后退两步离开。

这两人在孙尚琂面前不过须臾一刻,但从这二人的举止和礼数来看,极为周到和文雅,显然是经过懂礼节的师傅调教过的,这一点又和梅庄的大名相称。

梅姑见两人还未举杯饮茶,端起自己面前的杯子笑着说:“来,两位小姐,不必拘束,请用。”

孙尚琂拿过茶杯放到鼻尖嗅了嗅,直接开口说道:“嗯,这是无锡的阳羡雪芽,闻着味道还是今年的新茶,在唐代的时候是贡茶,这些年喝的人少了,名气也小了一些,出了江南地界都没什么人知道,想不到在这还能喝到这茶。”

梅姑笑着说道:“呵呵呵呵,哪里哪里,都是南来北往的朋友送的,正好庄子里有一些,配上这无锡的紫砂壶喝茶,绝妙绝配。”

孙尚琂再看了一眼桌上的点心,有云片糕、酥皮、桂花糕,还有一笼新蒸的大方糕,雪白外皮下透着红色豆沙馅,热气未散,甜香味四溢,给人满满的食欲。

孙尚琂见这几样点心都是江南特色,而且看着色和香都做的很地道,问道:“梅姑大姐,你们庄子里有江南的师傅吗,这糕点做的这么精致又地道。”

梅姑笑着说:“嗨,我们庄子上人丁多,不少人都是四海漂泊而来,所以老夫人特地多请了些厨子,南北菜式,各色糕点什么的都能吃得到,就是手艺一般,请孙小姐别嫌弃啊。”

“这话说的,大姐,你太客气了,嗯,这方糕的味道很正宗呢,和四宜斋的几乎一个味道,好吃!”孙尚琂拿起一块糕点尝了一口,入口之后连连赞叹。

梅姑看着孙尚琂这样肆意地吃着点心,说着话,率真可爱,忍不住地笑:“孙小姐慢点,慢点,如果喜欢,走的时候再带一些回去,给江掌柜和你的几位朋友也尝尝,呵呵呵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尚琂吃着东西,柳湘凝眼见这梅姑已经带着她们转悠了大半个庄子了,不仅未曾见到老夫人,连上官义也没出现,开口问道:“梅姑,我们来这庄子小半天了,也没见到上官先生,他这两天好吗?”

梅姑又看向了柳湘凝,见她的茶杯空了,赶忙倒上了一杯茶,说道:“柳姑娘是问上官先生啊,嗨,自从卫掌柜头七那天之后,上官先生就没来过了,许是有别的生意在忙吧。”

柳湘凝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听说上官先生和梅家的关系不错,老夫人对上官先生也很是信任呢,我还以为他到邯郸之际就是直接住在庄子里的呢。”

梅姑笑着解释:“哦,呵呵呵呵,这上官先生啊生意上的业务繁多,也不止我们梅家一个生意,本来老夫人见上官先生一年难得来邯郸几次,起初是想招待他住在庄里的,可是我们庄里人多,上官先生不喜热闹,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