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和田玉佛

接着梅老夫人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两位姑娘,这佛在心中,不是在眼中,更不是在别人的眼中!”

这句颇有佛理禅机而又心明豁达的话,令柳湘凝和孙尚琂精心聆听,之后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尽是对梅老夫人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小主,

在梅老夫人如慈爱祖母的笑意招呼下,两人也无多少拘束,吃到一半,孙尚琂想起来先前在染庭和别院的见闻,赶忙问道:“老夫人,我们先前随您看了这庄里的染布和织布刺绣的伙计,可他们怎么有些无礼呢,您来到他们身前也不知道打声招呼。”

梅老夫人解释道:“哦,孙小姐别误会,这其实是老身我定的规矩,这干活做活最忌分心,像这样染料调色、纺织打线,尤其是做针线活的时候,稍一分心出个差错,这之前的劳作或者数人辛苦做好的工序就都毁了,如果拿这些做工差些火候的货卖给买家,那直接就砸了我们梅家的招牌,所以这些伙计做活的时候,无论是谁,除非有人特意问询,否则不得分心自扰。”

孙尚琂被老夫人这生意经和细致说动了,赶忙说:“老夫人,您这为人还有庄子里的手艺活计,我都敬佩不已,我爹娘要是知道能和您这样的朋友做生意,一定很高兴,等我回了金陵就和爹娘说,您庄里的这些针线活这么精美,而且和江南地方的还有些不一样,到了南方一定能买个好价钱!”

梅老夫人见孙家小姐这么说,笑道:“那感情好,老身就多谢孙小姐了,呵呵呵呵!”

孙尚琂又问道:“老夫人,我看那处别院有数十个女工,她们都是住在庄子里的吗?”

梅老夫人解释道:“不不不,也不全是,这些织娘和绣娘,老少都有,有些是数年前逃荒或者流浪被我见到了,带回庄里来的,有几个是年纪轻轻做了寡妇被婆家赶出门的,还有一些是本地人,有夫有子还有一身好手艺的,来我庄里做点活赚点家用的,这些有家有室的不住在我这,到了傍晚时候就领了当日的工钱回家。这些人的手艺大多是我教的,织布和刺绣她们都会,这样如果将来她们出了庄子,也能靠这份手艺养活自己。她们这些姑娘为人心善,手脚轻快,也上进好学,平素也没见她们争风吵闹什么的,很是省心”

孙尚琂和柳湘凝来到这庄子半天,看到了各色各样的人,见这梅老夫人如此心善,对不同的人,男女老幼都有很好的安排,家风简朴严谨,虽然只是商户,但一言一行尽是大家风范,不由得连连感叹。

吃完了饭,两人拜别了梅老夫人,出了梅庄之后,柳湘凝问道:“小琂,这梅庄咱们算是拜访过了,现在咱们回桂满园吧。”

孙尚琂看这时辰还早,说道:“哎呦,柳姐姐,你看着时辰还这么早,大哥和小儒他们肯定也没回来呢,咱们回去了也无聊,反正今天咱们的事办完了,眼下就在这邯郸城里好好逛逛吧,来了这么多天,也没好好玩,我可不想再这么憋闷了。”

柳湘凝见她说的也是有理,加之他们几人需要对邯郸城尽快熟悉起来,于是柳湘凝便同意了和孙尚琂闲逛之举。

而柳湘凝和孙尚琂漫无目的地在邯郸城大街闲游的身影,已被几个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和乞讨的叫花子看在了眼底,这些人密切注视着这两人。

而另一边,艳阳高照,孙尚俍与江星白二人已默契地想了说辞,驾着两辆没有厢室且装得满满当当货物的马车,前往城西的仁义镖局。车辙在

微湿的青石板路上缓缓延伸,两旁是热闹沸腾的市井,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颠簸,他们终于来到了城西的那片繁华之地,仁义镖局赫然矗立其间。镖局所在的街道,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而仁义镖局则以它那独特的威严与气派,成为了这条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两人将马车停稳在镖局前,抬头仰望,只见那块新制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黑面金漆的“仁义镖局”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下笔之人仿佛贯注了千钧之力。匾额之大,不仅彰显了镖局的雄厚实力,更透露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庄严,四周的金边在阳光下闪烁,更添了几分尊贵与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