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参加乡试?

鲤侠道 月影悠澜 1117 字 16天前

“举监需先过乡试,再去京都过会试,最终殿试的落榜生中给一定数量的举监,进入国子监学习。”

“而荫监则是父辈七品及以上,可选一子直接进入国子监,依据品级高低决定所入馆学高低。”

“贡监则是每年给各乡学、名书院一个名额,一般为乡试、书院之魁首,可直接选择去国子监,入四门馆,官家子弟为贡生,寒门子弟称俊士。”

“例监嘛,就是捐钱捐物够一例了,便可选一人进入国子监四门馆,为俊士。”

李兴垣喝了口茶,琢磨着耆老的话语:举监、荫监与我无关啊……贡监、例监倒还是有些可能性,但……

李兴垣问道:“请问耆老,那例监需捐钱物几何?”

“不同年景亦有所不同,少时一例也要金五百、银三千、布二千匹或是粮万斛。”耆老回道。

听到这,李兴垣倒吸了一口凉气,本以为这例监最为简单,却未曾想所需数目如此之巨。

见李兴垣愣在了那里,耆老又嘬了一口茶,缓缓说道:“若欲速往那国子监中学习,唯有在我这乡学中参与秋闱,若能得魁,在老朽治下,均是如实上报。”

“听长孙小姐言讲,做了国子监监生不能随时离去?”李兴垣问道。

“离开国子监,那起码要苦读上几年了,升两堂,攒学分,待有拨历的机会,去到某官府衙门积攒实历,便可排着等待有官阙时,方可离开国子监去上任。不过……为何要想着随时离去?入国子监,不就是为了谋个一官半职吗?”

“并非如此,我此行不为做官,只欲增长些见闻罢了。”

耆老有些纳闷的看着李兴垣,似是在思索着什么,而后小声自言自语道:“饱读诗书,却又不求功名……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想些什么……”

耆老见李兴垣似是有些尴尬,便说道:“既是如此,那老朽也别无他法了,言尽于此,年轻人好自为之吧。”

见耆老下了逐客令,李兴垣起身深施一礼,谢别耆老后,回到了自己院中,仔细思索下步到底该怎么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