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桃源镇

小镇不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条主街贯通东西,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客栈,酒肆,茶楼在所多有,且不用提,就是绸缎庄,铁匠铺,兵器铺,粮铺,药铺,书斋,胭脂水粉铺亦是样样不缺。

过路的商队,又带来了各地特产,天南海北的稀奇物件、奇珍异兽,五花八门,可谓是琳琅满目。

小镇居民的生活条件自然是不错的,衣食无忧不说,且多有盈余。

虽然多是与商旅之人打交道,但西北人的善良淳朴是深深刻在骨子里的,少有奸诈宵小之辈。

至于外来人会不会作奸犯科,又或是横行霸道?

那他得先掂量掂量,要不要与掌管整个西郡的西诚家作对。

敢不敢试一试‘白虎堂’的刀,快不快了。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勇士,只是百多年不曾听说过喽。

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整个小镇一派祥和……

在小镇的西北方有一座小山,高不过百丈,很是普通,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

山脚下有一座院落,远远看去不过三五间房,与黄土小山一样普普通通,一样破落,一样沧桑。

走进院落,正中是一座稍有些模样的殿宇。当然,如果这个占地不过数十平方的房子能称之为‘殿’的话。

不过至少这里要比周围的几间房舍看上去威严庄重许多。

而且门楣之上,高悬匾额写的明白:‘佛道殿’。

大殿之中,既无佛像,也无神像。

唯有正对大门的墙壁之上,并排书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

左‘佛’,右‘道’!

这里是一座寺庙,也是一座道观。

因为这里同时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老道士。

老和尚又矮又胖,慈眉善目,形如弥勒;

老道士又高又瘦,满面威严,仙风道骨。

老和尚不爱说话,从不主动与外人开口,但有人主动问好,或是打招呼,也会回一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镇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法号,都是叫他“主持大师”。

老道士常给人仙风道骨的感觉,相熟之人却知道,老道士为人随和,没有一点架子,而且是一个典型的话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