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大都督,礼虽未有退敌之计,但却听得了一个消息:东吴零陵太守殷礼曾对孙权进了一份奏表,东吴太子孙登十分赞同殷礼看法,但孙权却并没有采纳。而现如今,礼手中便有这封奏表的副本。”
孙礼一点也不卖关子,他一边说,一边便拿出了那份奏表。王凌满心好奇,立刻便展卷览目看了起来:
“臣零陵太守殷礼再拜顿首: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指事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襄阳、寿春困於受敌,长安以西务对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掎角瓦解,民必内应,将帅对向,或失便宜;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於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
王凌看了这封信之后,额头上不禁冒出了一层冷汗。假如此战真如这殷礼所言,孙权倾举国之力,趁着大魏新君初立、人心不定之际,御驾亲征,只怕届时扬州鹿死谁手,还真的难以预料。万幸孙权并没有采纳殷礼的建议,只是派遣全琮这等大将分兵骚扰边境,非但难以成功,反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并不是明智之举。东吴远涉江湖而来,却没有雷霆万钧之势,自然难以侵占大魏尺寸之土。
“这个殷礼,不知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智计见地。”
孙礼回复王凌说道:
“此人曾出使过西蜀,诸葛亮还曾夸赞其为‘奇伟秀才’。其师也曾对殷礼父亲说过:此子能兴君门。想必其人也是个不可小觑的人才。”
“如此说来,此人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王凌收起信笺,心中比起之前轻松了不少,与孙礼会心一笑。可就在此时,他内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丝恐惧。
像敌国太守上奏给君主的奏表,属于难以截获的机密文件,一向只有校事府的校事才有办法获取。而如今大魏的校事官,乃是由台阁侍中寺长官侍中何曾所兼任的。据王凌所知,这何曾早年乃是明皇帝在东宫时的文学侍从,与大将军曹爽、中护军夏侯玄、尚书仆射李丰等人关系密切,本来应该是大将军一党的死忠才对,可如今为何如此机密的文件,自己这个大将军所亲近信赖的扬州都督都不知晓,投靠了司马懿的孙礼却得以知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到此处,王凌内心的一丝惊骇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
就在扬州方面,王凌与全琮成剑拔弩张之际,东吴车骑将军朱然与其副将孙伦对樊城发起了猛攻。面对此形势,驻扎在襄阳的夏侯儒并没有乱了阵脚,他一方面继续采取坚守的战略,等待太傅司马懿的救援大军,另一方面则派遣荆州刺史胡质率领五千精锐轻骑,趁着夜色悄悄出城,火速救援樊城。
就在朱然即将攻破樊城之际,夏侯儒派去的胡质不负众望,出其不意的攻破了吴军后方,朱然、孙伦不得已只能暂时撤军。樊城也得以暂时喘息。
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大将步骘二人攻取柤中之后,倒是没有进一步的举动,而初出茅庐的其子诸葛恪急于立功,面对六安这块肥肉倒是显得有些急躁,多次攻城未果后,其麾下吴军的士气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镇守六安的魏军将士也渐渐消除了因诸葛恪名气而带来的恐惧,越发的有信心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