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三晋属于华夏内陆中纬度地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拥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很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晋西北独立抗日第一支队在军事上取得逐步的稳固之后,在经济上,除了对外的各种商品贸易之外,更多的重心自然是放在基础农业之上。

对一支队根据地农业发展的规划中,在指挥部召开的农业发展会议上,孔捷当时一共提出了三个方面:

第一,动员民众和百姓在根据地上下级,包括较为周围的稳固游击区,大量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并鼓励百姓、灾民和部队本身,投入到自耕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之中。

将土地分配到户,并尝试性在一支队周边率先施行承包责任制。

百姓们在付出汗水之后,会得到相应的更多的粮食作为奖励,以合理的应用土地,将百姓们种植土地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

至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纵然是极好的制度,但是在眼下时期未必适合,孔捷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目前,抗战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在敌后,对敌环境复杂的环境下,八路军军民更应该同仇敌忾。

此时的战士们,包括百姓们,还是相当纯粹的。

大家种地,更多的是想将力量使在一处,能使国家富强、振兴、独立。

是为了信仰和自由而努力。

再加上百姓们对八路军部队的拥戴和支持。

孔捷并不担心大量开垦出来的荒地,没有乡亲们帮忙种植的问题。

军民相濡以沫,互帮互助。

种出来的粮食,共同保证百姓以及部队的吃饭问题。

第二,孔捷特别提出了对土地和作物进行科学种植、管理的耕种方式。

“所谓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到底是啥意思呢?

简单点讲,一个是合理的将土地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这一亩地,你总不能只种半亩的土豆,剩下的半亩地全给荒废了吧?

还有不少作物是可以套种的,比如咱们种黄豆的时候,它就不耽搁咱们再种点红薯,只需要将两种作物分行隔开,他们不但不会影响到彼此,甚至还可以促进两种作物的共同生长。

咱们要考虑到土壤的贫瘠与肥沃与否,考虑到让土地也有一个缓冲的修养的时间……”

“另一个就是育种的问题,大家也知道那些优良的种子,同样是一亩地,最终的产量,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甚至是想要快速发展咱们根据地农业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

与其咱们在地里头瞎折腾,不如把这优良的种子培育出来。

比如咱们根据地的高产土豆,亩产数千斤,如果能把咱们的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红薯等等全部培育出类似的高产品种。

一个人种地甚至能管上几十个,几百个人吃。

咱们还愁粮食不够吃吗?”

当然,这农业的科学种植管理与育种等等。

仅凭孔捷在会议上的这一番话,尽管说的参与会议的不少相关农业干部们是热血沸腾,但效果终究有限。

所以孔捷倒是通过系统弄了一本《常见农作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的相关指导书籍。

其中包含的在农业上的各种科学种植经验和技巧,那可是相当丰富的。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一支队根据地农业的快速发展。

孔捷还在支队成立了独立的农业部。

并任命周爱农为一支队农业部部长,总领整个一支队根据地上下农业的发展。

另外,又从根据地上下吸收了不少种地经验丰富的农民,集中起来,由农业部的干部们通过科学种植与管理的相关书籍指导,进行特别的教学。

“至于最后一条,那自然是如何保卫咱们丰收果实的问题。”

孔团长的话语说的明确:

“这些年大家也都知道,咱们军民处在敌后,本来耕地就不多,每年种的作物到了快要秋收的时候,小鬼子还总会派人来抢粮食,搞破坏。”

“咱们军民辛辛苦苦这么久种植出来的粮食,这总不能到了快收获的时候,却被别人窃取了丰收的果实。”

“种的庄稼要是保护不了,那和没种又有什么区别?反倒是变相的滋养了敌人!”

“所以,咱们军民种的每一块儿地,咱们军民种下的每一粒粮食,必须要保证丰收的时候不被小鬼子抢走一分一毫。”

最后,他的话语变得异常犀利:

“这场秋收保卫战,咱们只许胜,不许败!”

……

……

时间一晃也就到了九月下旬。

秋收时分,一支队上下大量开垦的荒地种植的各式农作物,有不少已经接近成熟,甚至是已经成熟。

比如今年作为重点种植作物的高产土豆,在八月份左右种下的秋土豆。

到今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间就可以正式收获了。

至此,孔捷也已经不清楚,眼下一支队上下拥有的高产土豆,所拥有的数量到底有多么庞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