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观众议论纷纷,水哥笑而不语,叨叨魏则开始了例行的叨逼叨:“这可是国际赛啊,还来这一套?装逼是不是有瘾啊?如果输了,一会我非掐死他不可!”
高台上,华夏战队和国际战队的成员彼此也在内部交流着对这局挑战的看法,大家普遍的意见都是这题得上手!除了动手演算,光靠大脑根本无法完成这种规模的推算,毕竟我们是人脑而不是电脑。
五分钟后,蒋昌健宣布:“观察时间到,我们有请科助将平板收走……好,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挑战!3……2……1,挑战开始!”
大屏幕上显示出了本次挑战的题目:
第一题:3月份,11号探测器
第二题:7月份,40号探测器
第三题:10月份,22号探测器
台上的三位选手在看清楚题目后,一齐起身,走到了台上的星系运行模拟装置旁边,围绕着这个装置仔细地观察起来。
三个人,三种完全不同的做事风格。
马丁?施梅勒的做法最严谨。他是借助纸笔,先用一张草图画出了所有行星的初始位置,每道题都是通过动笔去推算探测器最终的位置和拍摄角度,最后才推算出该探测器在指定的月份里能拍到的星球编号。在画完草图后,马丁?施梅勒就回到了挑战位开始他的纸上推演,整个做法非常严谨,堪称无懈可击。
第二个离开的是夏沫,他只是不快不慢地围绕着整个模拟装置绕行了一周,然后就直接回到了属于他的角落,直接在答题卡上开始写答案。
而王雨轩的做法就是整个人一直站在模拟装置的旁边,先估算出题中观测器的观察点位,然后站在该观察点位上开始动脑推演,整个过程和夏沫一样也是全凭脑子去想,根本不碰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