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无奈摇了摇头,这才开口问道:“已经决定了?”
蒋大和蒋晓相互对视一眼,还没说话,那个年龄极大的老人先递来一个信封一样的东西给徐书:“这是我们拟好的文书,您看看。”
“这么周到?”徐书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接过了那信封拆开来看,写的倒是很全面,条件也都和徐书提过的基本一致,徐书整体看下来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只是,他看向蒋晓:“给族里分成,是你们自愿的?”
蒋大挡在了蒋晓面前,抢先解释道:“我们这部分分成是把自己那一份分给族里的,还希望您不要介意。”
蒋晓微微叹了口气,也解释起来:“只是觉得不告诉您不合适,所以才加在了里面。”
徐书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十分爽快地签了字后,才继续看向蒋晓:“第一批青砖送来的时候,劳烦蒋兄也过来一趟,来安排建窑的地方。”
“好的好的。”蒋晓连连点头,“三天后就能送到。另外,您如果信得过我们,建房的事情也可以交给我。”
“你们还管这个?”徐书难免有些惊讶。
蒋晓羞涩地挠了挠头:“以前学过一点,也帮着村里人盖过不少房子。”
“倒是不错。”徐书正愁自己不懂盖房事宜,本还打算去麻烦村长,这样一来倒是省事了,他思索着,“还需要多少人手,我来找;如果还需要其他材料,也……”
“您放心,这些我一定会如实上报,选材也一定让您先过目。”蒋晓笑着打断徐书的话,“这都是规矩,我明白的。”
“规矩?”徐书笑了笑,记下了这个词后,又问起了蒋晓烧砖的具体流程。
蒋大一开始还挺不情愿说的,毕竟这是吃饭的家伙,但他们都签了文书,自然要讲诚信。便也只是停顿一会,就认认真真地说了。
徐书听完全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免有些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真是让人钦佩。
如果没有燃料和温度的限制,砖的质量肯定还能再上来,只是这些硬件,徐书现在也没法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他想到另一个法子:“你们可知道红砖?”
蒋大和蒋晓皆是一愣,随后摇头:“从没听说过。”
没听说过其实也正常,毕竟烧制红砖是要等自然冷却,而不是加水冷却。
徐书笑了笑:“为表诚意,我也给蒋兄指条明路。”
徐书将红砖的烧制方法写到纸上,递给蒋晓:“这法子简单,你将价定在2文,不一定抢不过那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