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无所谓,但是关于小刀杨蕃方面。
他一定要加以修改,务求使其形象人设更加突出。
亲眼见过电影成片,又有来自后世领先几十年的眼光。
谢端阳放眼看去,这片子满满都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张掣此人,风格酷烈阳刚,凭借独创的暴力美学夺人眼球。
但与此同时,他在细节方面就很不求甚解,可谓粗枝大叶。
反正其电影的卖点从来不在这里。
其实话说回来,《大上海一九三七》由他来拍,其实浪费了那些实景。
听说,这部电影可是得到了魔都政府的特批,专门封了条街让张彻可以放心拍摄。
这也是香江,以及荷里活那些导演难以想象且向往的大手笔。
如果换成李瀚祥这种,必然会像《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那样。
时代的质感,会在种种细节中表现出来共同构造出氛围感。
奈何导演是张掣。
他其它剧情方面暂且不说,但是妆容造型服化方面,谢端阳只想吐槽句垃圾。
孙轶雯的王月英,以及刘奕君的佘爱珍还好。
两女造型都很漂亮。
尤其王月英,自有股青春气息,气质清纯,与其进步学生的人设十分贴契合。
在谢端阳看来,要比香江许多女明星都来的漂亮有魅力。
但是其他人,比如说主角林怀部,还有他所饰演的杨蕃就很一般了。
也不知道,张掣是怎么考虑的?
居然能想出空心穿西服,这种造型出来,实在是不伦不类,让人看了笑话。
还有杨蕃的发型,就如同狗啃了一般。
杨蕃是京剧大武生,形体自然是很出色的。
但在《大上海一九三七》当中,却是完全没有展现出来,发型与他的脸型很不搭配。
尤其是他身高,相对于主角许小进偏矮些。
当两人同框时,表现的格外明显。
但这,反而越发突出这个角色的人设与众不同来。
否则也不可能在戏份形象,都吃亏的情况下,能够与主角的人气打个旗鼓相当。
甚至更受欢迎。
杨蕃面目冷峻。
被吴四宝的姨太太佘爱珍喜欢着,但他不喜欢漂亮娇美的对方。
而是偏偏对单纯的王月英一见钟情。
不过杨蕃并不想着与林怀部争抢。
他只是告诉王月英知道自己喜欢她,明白自己心迹,这就足矣。
杨蕃本来不理外事,但自有股热心肠在,被林怀部不畏生死铲除汉奸的行动所打动。
所以也打破自己素来不出手的规矩,先是在林怀部对阵俄国人神枪伊万的时候帮了一把,给他一个公平对决的机会。
然后,又只身怒闯香堂与林怀部大闹忠义堂,杀出重围。
这个人物,就很有古龙的画风。
在《大上海一九三七》中很是不同,一下子就将所有人的眼球吸引过来。
相比之下,林怀部的人设形象不能说差,只是要相对平庸许多。
路见不平,愤而拔剑锄奸的爱国意识。
这种人,很正。
但是在以往方的影视片中,已经有许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点就很好,无需改动。
谢端阳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另外,再加些细节,让此形象更为丰满些即可。
当然,还有造型服化方面必须要大改。
反正他是绝对不会顶着那个狗啃头出演的。
另外,大闹忠义堂,那段也要进行适当修改。
张掣喜欢让他,手下的男演员袒露胸膛进行厮杀,把结实肌肉完全展露出来。
但谢端阳却是没有这兴趣,如果是与美女坦诚相对,生死大战,那还另当别论。
对于小刀杨蕃,这样的高手而言,形象大过一切。
即便是死,发丝也不能乱上一根。
学许褚裸衣,可就太降格调了。
与画风不符。
在谢端阳的设想中,最好就是林怀部赤着上身,而自己则依旧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如此就能形成一种对比感十分强烈的鲜明反差,让人记忆越发深刻。
还有,林怀部与杨蕃并肩而战,执手相握的造型。
谢端阳也不是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