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义勇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之躯新的长城…..”

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他是咱们国家的国歌。

但很多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谁创作的,更不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首曲子。

《义勇军进行曲》作曲人聂耳,这首曲子原本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

说道这位天才音乐家,确实有些天妒英才,因为在他的这首曲子上映的那一年就不幸去世了,此时他才23岁。

而这首曲子和《风云儿女》的题材都一样,主要是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和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为背景。

这部电影和这首曲子的目的也一样,那就是鼓舞华夏儿女勇于抗战,不要做亡国奴。

九一八事变以后,上海的学生们最先积极支援东北的抗战。

紧接着全国爱国青年相继奔赴东北,他们和东北的各路人马一起组成了抗战义勇军。

义勇军在当时完全可以代表全华夏儿女,因为他是非政府组织的抗日救国团体。

除了政府的军队,该来的都来了,农民,学生、工人,退伍军人,等等…..。

刘国梁对这个抗战联盟抱有很大希望,因为这里聚集了中国第一批反抗列强入侵的英雄们。

但他们没有政府的支持,所以根本得不到物质和武器支持。

因为政府此刻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这也就为两年后的败退埋下了伏笔。

再加上义勇军壮大之后,内部矛盾开始凸显出来。

有一部分人开始变质,他们的初心发生了变化,开始以敛财为目的。

再有就是后期义勇军什么人都可以进来,导致军纪败坏,军官贪腐严重,已经开始威胁人民群众的利益。

甚至很多义勇军开始抢劫老百姓的财物,兵匪的特征显露无疑。

最后从军事上面来讲,义勇军作战思想比较落后,因为大多都是旧时军队改编而来。

他们和日军打得是正面战和阵地战,前面我们说了,义勇军是自发的抗战联盟,他没有政府支持。

即便民间自发组织的后勤能提供相应的粮饷,但武器弹药这些民间就算能弄来,那数量肯定是严重不足。

作战思想落后,武器装备不仅落后,而且数量严重不足,这是义勇军三十多万大军崩溃的直接原因。

刘国梁过去深入研究过义勇军,他总结出一个结论,和这些义勇军的将领合作基本都没有好结果。

义勇军的不团结让日寇可以逐一击破,这是整个东北快速陷落的主要原因。

各家自扫门前雪,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反复投敌,那是家常便饭。

包括黑省的马占山在不可为的时候也投降过,像吉林的丁超所部更是为了利益投降日寇,人家都还没打你你就举起双手了。

辽宁以东、以南,那些地方想都不用想,那里是日军兵锋所指的地方。

刘国梁要想拉起一支抗战队伍,那必须北上,要么在黑省,要么在吉林。

首先这两个省份的东北军基本都还在,他们并没有撤往关内。

诸如像熙洽之流的真心投降派毕竟还是少数的,大多都是迫于形势暂时投降。

截止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在吉林有八万军队,在黑龙江有两万军队。

而此时在东北的日军总人数加起来不到五万人,他们分散在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