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听辛者库的宫女们说,平日里掌事宫女就对她们十分苛待,那宫女心中已经积攒了不少怨气,恰巧被娴嫔碰上了,皇帝可以说娴嫔德行不够、欺凌宫人,但是不能随意给她扣上逼人致死的帽子,这传出去外头的王公大臣将会如何背后议论皇帝和皇家还不知道呢!”
“皇额娘言之有理,儿子认同。”弘历的确难以反驳,妃嫔无德是帝后无能管教。看起来太后是站在他的角度来替他考虑。
太后继续:“那个被误判为凶手的宫女既然无罪就放了好好安抚便是,连同眼前这个,可以体恤她们为同伴讨个说法的心情,但是不能囫囵吞枣的全信了她们的话,是关人命和嫔妃名声,一件归一件的不可混淆。”
弘历发现刚刚自己的确上头有些莽撞,他带着一种认错的心理再次对她皇额娘的话表示赞同:“额娘所言极是,是儿子疏忽了。”
“宫规严谨,三个宫女拿着一件男人的东西在宫中行走嬉笑确实不像样子,娴嫔身为主子上前说上两句也有说得过去。所以哀家看,此事还不至于严重到要皇帝动怒的程度,皇后自己就可以处理好才是。”
说到自己,还带着责怪,琅华只得赶紧跪下说是自己的无能。太后倒没管她,只顾着和弘历说起如何处置如懿。
太后:“娴嫔心胸狭隘,苛待宫人,就罚俸两年好了,将这些罚来的银两都分给辛者库的宫女们以作安抚。至于其他人,皇帝看着处置就是了。”
此言一出,弘历、琅华、曦月、阿箬明了,太后是有心要保如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怪不得如懿不惜以下犯上也要让太后过来。
弘历觉得自己被她们耍了,他心中十分不满,将琅华扶起来后才接着说:“娴嫔在宫中屡生事端,辜负了朕和皇后的教导,皇额娘仁慈只罚了她两年俸禄,但是儿子却不能无视她的错处,所以决定即日起罚她每日行板着之罚两个时辰,由剩下的这两名宫女监督。”
开始如懿还暗自庆幸自己只是被罚点俸禄了事,没想到弘历还给她补上了狠狠一刀。算了,没降位再进冷宫就不错了,她不敢看太后更不敢再为自己辩解,低头想着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受刑时舒服些。
“娴嫔,你就别在这惹皇帝生气了,以后没事少出来走动,免得让皇后受累还烦扰哀家。”
终于,这场让皇宫众人忍不住议论纷纷的案件落下帷幕。
第二日一大早,辛者库的宫女们就听到一连串好消息笑得合不拢嘴。
原先的掌事姑姑板子还没打完就断了气被拖出宫去扔到了乱葬岗,冤人认罪的公公也照宫规处死,真是恶有恶报让人解气又痛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芳自裁身亡虽犯了宫规但是也事出有因,皇后和贵妃可怜她便求了皇上开恩让她尸首运回家去安葬并对家人加以抚恤。
两名宫女不顾自身为同伴讨公道的举动被皇后赞扬有勇有谋有情有义,除了赏了她们一笔银子外还提拔了认罪宫女顶了空出来的掌事姑姑的位置,柳吟则作为副手协助她。
上头的恩赏下来时,她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各自拿出一份凑起托人送出去给青芳的家人,姐妹一场,青芳的牵挂便是她们的牵挂。
此后每逢年节和青芳生辰,她家人都会收到从宫里来的财物并回赠不少自家做的小食,有这份情感的寄托,青芳的阿玛逐渐从丧女的悲痛中振作,他努力劳作凑了钱在县城里租了个铺子,又将小儿送去私塾学文识礼。
法师听闻此事,遗憾青芳遭此无妄之灾,可怜她生前受尽折磨辛苦不得善终,又因为自裁魂魄难入轮回,于是决定从今往后的三年里每日都为她念经她超度。到了离宫之日,他和徒弟们留下多部亲自抄写的经书赠予各宫宫人,又特意给辛者库留下了一尊小小的佛像。
宫人们受他影响也比往日中更愿意发善心体恤怜悯他人,偶有几个作威作福、欺上瞒下惯了的想想前人的解决也多收敛,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宫中上下都十分平静。
如懿被板着之刑折磨得整日头晕眼花,恶心想吐。今天还没缓过来明天又继续上刑,她不是哎呀哎呀的叫,就是呜呜呜的抽噎,吵得两个宫女耳朵嗡嗡嗡的。
实在坚持不住了,她就向两名宫女求情让她休息一会儿,两人只淡淡的说这是皇上的意思,她们可不敢抗旨。问及要受刑到何日时,她们也只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什么时候皇上想起她来喊停了什么时候才能停。
如懿让暖云去养心殿走一趟,暖云去了一下见里头有人就马上回来,她又叫她去找太后,暖云便在门外喊了一声见没人应答就转身走了,前后加起来还数不到五。
叫天天不应,求人人不见。
要是姑母还在就好了,如懿抱着腿忍着头晕又想起能为她撑腰做主的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