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一脸期盼的看着肖书记,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得到他的认可。
肖书记抬起头来,见众人都看着他,便把稿子递给了王大山:“来,大山,你也看一看。”
然后又微笑着对胡林说道:“不错,不愧是金老的高足,写的不错,有理有据,很有时代感,能够振奋人心。”
一听这话胡林就兴奋了,他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赶忙问道:“那肖书记您看,稿子能用吗?”
肖书记点点头:“胡林同志,用是可以用的,但还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一下。”
“肖书记您说,怎么修改?”胡林脱口问道。
沉吟了一下,肖书记说道:
“首先我个人觉得,稿子对于如何创建山庄的艰辛历程描写的不够详细,要体现山庄建立的困难和人定胜天的决心。
其次,稿子的字数太少了,宣传的还不够全面。比如说还要突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领导、国家政策的温暖和基层干部的努力。
第三,你这篇稿子,是以来山庄上工的农民为切入点,很好的体现了农民前后生活的反差,这很好。
只是光这样还不够,整篇文章缺乏一个英雄人物,这个英雄人物要有血有肉,还要有灵魂。
呵呵,关于这点,在刚才回来的路上,大山同志有一个思路,我觉得切入点很好,不如让他给你讲一讲。”
肖书记提了三点,胡林拿起笔来认真的记录。此时听说王大山有思路,赶忙又看向了他。
王大山已经看完了文章,想了想说道:“思路不敢当,只是有一点个人的浅见。”
“大山兄弟你说,我记着。”
胡林此刻表现的像一个认真听讲的小学生,一点不敢造次。
王大山把李援朝的故事又讲了一遍,而且这一次讲的很详细。
把他的身世如何悲惨,他又如何来到道观报恩,为了能让靠山屯的山民过上好日子,又如何挑头建立山庄都事无巨细的说了出来。
总之把李援朝塑造成了一位一心为了乡民且毫无的英雄人物,十分的伟光正。
这让胡林听了之后两眼连连放光。
素材,这些都是好素材啊!要是以李援朝的故事为整篇报道的切入点,相信一定会引起社会的热议,这完全符合普罗大众的价值观。
好,非常好,简直太好了。
胡林的笔下记得飞快。
说完李援朝的故事,王大山又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