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只见太阳西沉,已近黄昏之时...
“糟了。”花峣暗道不妙。
这第一天,自己的任务却可以说是寸步未动。
望向远山深林,可见众多看不清面貌的归巢之鸟。
心急火燎间,一道灵光闪过花峣的头脑。
只见他闭眼运起方才形成的灵感,尝试干预眼睛周围的灵力循环,以此势必能就能增强自己的眼力。
再次睁开眼睛,举目远眺,目之所视,果然已经与原本大不相同-
夕阳西下,光线暗沉,但在花峣眼中,竟是与正午视野最佳时无异,不如说是原本正午时都隐藏在阴影中的事物他都能看的清楚。
光线的折射,树木遮蔽的阴影,此刻在这双眼睛面前都失去了意义。
如此奇妙。
稍作熟悉后,花峣又可以对这视野进行干预。
当花峣聚精会神的专心观察某个区域时,可以调整灵脉走向,放弃宏观的灵感视野,强调出那片区域更多的细节。
进一步的熟练掌控后,自己只是一个念头,便可迅速在这两种视野间进行切换,他也便可以看清不同种飞鸟细节上的差异了。
如此一来,爷爷提出的要求似乎也不是这么遥不可及了。
然而,要维持这样的灵感视野,在保持心无杂念的同时,还要不停调整眼部灵力循环来切换宏观微观视野,当自身主动干预灵脉自然的灵力循环时,灵力便会无法避免的产生损耗。
若要长时间动用灵感视野,自己微弱的灵力强度是完全不够的,然而,每当活灵力即将用尽之时,丹田灵源处便会出现先前所见过的金色灵粒子,它会随着灵力内循环游走过周身灵脉,而后,活灵力便会重新充盈起来。
这半月间,花峣无数次接受了这些金色灵粒子的“协助”,但他始终没去细想过这种奇异物质的来历,不如说,此时的花峣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灵脉与他人有何不同。
即便是灵力在金色粒子的帮助下近乎于“取之无尽”的状态,眼周灵力反复用尽依旧会给人带来不小的疲惫感,长时间的静心观察对于人的耐心也是极大的考验,但花峣有着不得不坚持下去的理由。
即便眼皮止不住的打架,眼珠也肿胀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也要依靠着意志力支撑到太阳完全落到地平线下,直至数清最后一只归巢的鸟儿,而后才会稍稍合起眼睛,随即便会无法抑制的进入睡眠,醒来往往已经月至中天。
但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几天,他的身体很快便适应了这种节奏——在不断有灵力涌动的情况下,源灵力比原来更丰盈了一些。
现在花峣的源灵力已经完全提升到了榆钱大小,灵脉也有了笔芯粗细,已全然由原来的“滴”境后期提升到了“流”境。
然而就是这微乎其微的增长,便足以支撑灵感视野的维持时间提上五成。
灵力强度似乎会因为灵力的使用而缓步提高,但自从花峣的灵脉强度达到了流境后,再通过使用灵力提升的效率明显慢了下来,当然,提升灵力强度也并不是花峣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