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老洋房情结

其实李唐目前住的五原路老公寓这一带也是老洋房区,周边坐落了不少老洋房,而且每一栋几乎都承载着一个上海滩的风云故事。

上海的老洋房大致在98年底开始入市,买的人大都用于私人居住,购房者中很大一批是在异国他乡创业的老华侨,落叶归根时希望回归老洋房生活。

而目前上海的老洋房基本上是供大于求。理由很简单,价格太高,而且经过岁月剥蚀,大部分老洋房都破败不堪,从修复到装修又是一大笔开销,还不如买现成的商品房,或者去虹桥路西郊宾馆周边买那些新建的别墅来得更加实惠。

目前上海的老洋房价格在一万到三万每平米不等,主要是看地段,院子的大小,房屋的状况,历史的底蕴等等。

李唐看中的那套老洋房在建国西路太原路那边,独门独院,房屋的建筑面积三百七十多平方,花园面积四百多平方,算是一套中等规模的老洋房,售价在每平米两万左右。

在李唐前世的记忆中自己父母在08年左右在京城买来养老的别墅最后都能涨到上亿,四合院更是天价。此时价格更高,资源更为稀缺的上海老洋房将来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买来投资无疑是最佳选择。

另外在原身的记忆中老洋房更代表着一种情结。因为原身的外婆在世的时候就经常念及原先自家的老洋房。

当年外婆家住的就是老洋房,后来因为形势的变化,不得不捐出去以求自保,然后才搬到李唐现在住着的五原路老公寓。

特殊时期结束后,当年被没收的房产政府启动了归还程序,而捐出去的自然就拿不回来了,这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如今那套外婆家的老洋房好象成了一家公家单位的宿舍,里面住了好几家人家。因为产权是公有的,就算李唐有再多的钱,这一时半会儿肯定是收不回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他就相中了地段差不多,规模、样式也差不多的这套位于建国西路和太原路口附近的老洋房。花点时间好好修缮一下,就算将来用于居住也是极好的。

李唐把自己的这个打算和想法跟曾佳介绍了一下。

“好,等从戛纳回来我马上就办。”

作为执行者,曾佳没有表示任何疑议,老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

不过她沉思片刻后马上建议道:“哥,如果这套房子买下来租给工作室吧,工作室每年……嗯,每年可以付给你一百万的租金,另外房子的修缮、装修,以及将来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可以计入工作室的成本。当然作为工作室的老板,你完全可以使用这套房子。”

李唐听明白曾佳的意思,换汤不换药,无非就是冲抵成本少交税。没办法,谁叫工作室目前的利润太高,如果没有成本冲抵的话,那税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其实交税是一门学问,全世界税收最繁杂的就是美国,就跟诉讼一样,于是在美国就诞生了两个高收入群体,一个是律师,另一个就是会计师。

在美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离开会计师,尤其是高收入群体,如果没有会计师帮你报税的话,你明明交了更多钱的税,可能因为某一个小小的疏忽,你就会被认定为偷税漏税。

而你如果有专业的会计师帮你报税,那么你就可以花最少的钱完成一个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而且这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没有任何违法的地方。

当然在国内也是一样,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也可以尽最大可能进行合理避税,避免重复缴税。

就比如现在的李唐工作室,听起来好象挺高大上的,其实本质就是个体工商户,如果李唐要从账上拿钱,按照目前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标准,他最高要缴纳30%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他从账上支取一千万,要缴纳三百万的税,到手只有七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