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文化之光 照亮未来

赵老师指着图纸,详细地讲解了每个区域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一些细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比如,他建议在手工艺作坊区,可以设置一些互动体验环节,让游客亲手参与制作,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乡村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听着赵老师的讲解,我感觉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乡村文化的信心。

“对了,佳佳,我听说你之前联系过那位叫孙亮的乡村艺术家,他可是咱们县里的名人,他的作品很有灵性,如果能请他来为我们创作一些艺术装置,一定能为新区域增色不少。”王馆长突然说道。

“是啊,我已经和他联系过了,他很支持我们的项目,也愿意贡献一份力量。”我笑着说。

“那太好了!孙亮的艺术作品很有特色,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既接地气,又很有艺术感染力。”赵老师也赞赏地说。

商讨完文化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和王馆长、赵老师告别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孙艺术家的工作室。

“咚咚咚……”我轻轻地敲了敲工作室的门。

“请进!”

推开门,一股浓郁的颜料味扑鼻而来,一位身穿亚麻布衣,留着花白胡子的老人正站在画板前,聚精会神地创作。听到动静,他转过身,慈祥的脸上露出笑容,“佳佳,你们来了,快进来坐。”

“孙老师,打扰您创作了。”我笑着和陈强一起走到他身边。

“没事,正好画累了,休息一下。”孙老师放下手中的画笔,招呼我们坐下,“王馆长跟我说你们要建文化区域,我可是期待很久了,咱们村里早就该搞点文化建设了!”

“是啊,我们想请您帮忙设计一些艺术装置,放在新区域里,提升一下文化氛围。”我把我们的想法和孙老师详细地说了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老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等我们说完,他沉思了一会儿,“嗯,你们的设想很好,我这边没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我心头一紧,难道孙老师这边有什么困难?

孙老师笑了笑,“只是这艺术创作需要灵感,我得好好想想,才能设计出既符合你们要求,又能体现我们当地文化特色的作品。”

我松了一口气,“您说的对,我们不着急,您慢慢构思,什么时候有想法了,随时联系我们。”

从孙老师工作室出来,我和陈强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回到村里,我和陈强召集了村民大会,把文化区域扩建的计划告诉了大家,并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