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科从此实现了不靠拱火卖军火,也不靠卖军火,维持国内经济。
艾美科军工经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而军工企业免税的利好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整个新艾美科经济总体向好,税收己达160万亿。
在培训中经过施安大使的施法,好多高中层干部也以伯尼斯马首是瞻。所以赵小同以伯尼斯特派人员身份开始了频繁出入各军工企业。赵小同甚至以科研探讨的角色去各企业的研发基地去搞调研。
经过一系列的繁琐的安检手段,赵小同和王元青进入了研发基地。
赵小同本意是让王元青这个技术型人才能领导这些人。
令王元青称奇的是,无论到哪种类型的研究人员,赵小同均能不失时机提到他们正在研究中的关键节点。这立即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干一行爱一行,这些人整天泡在基地内,缺得就是志同道合者。既然有基础,就更少不了深谈。而局内者迷,赵小同作为局外人,作为二百年后的过来人,也能在某个路口为走了岔路的人指点一二。毕竟,在这个时代是技术难题,而二百年后就是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小儿科,或仅是个小故事而已。
小主,
据说白俄时期不会生产钢化玻璃,去奥斯曼学习,但人家对关键技术保密,自已试验千遍不得法,偶然碰翻水桶,水流入刚出炉的玻璃池内,玻璃钢化法,得之。就这个原理。
赵小同一会指导他们在高温下处理,一会又指导他们在零下100度操作,一会儿又提醒你加铬了吗,一会又提醒在真空环境下你试试。
转了一圈,好多实验室都在赵小同的指点后出了成果,要么出了新材料,要么有了新功能,要么破了记录,要么添加了新技术。总之,赵小同大名一下子在科技圈内得到了认可。
赢得了技术人才的尊重,当时已尊称赵老师了。所谓达者为师吗。
王元青之前没和赵小同深入探讨过高科技方面的问题,但,这次,他忽然象不认识赵小同了,更好奇于他知识的渊博,对各种前沿技术的掌握。甚至一些专家见赵小同能谈到他们高深的理论和实验关键点,有故意考较的意味在里面。提过一些超前的问题。结果赵小同都能对答如流。这些对王元青来说完全是另一片天地,另一个世界。他之前做的是机械构造,是简单的拼凑组合和结构改变。而实验室进行的每一项都是影响世界的研究,要么是改变或创造新元素,要么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世界的地方!。
很快,赵小同就和各企业搞研发产品的人打成了一片。
有时候赵小同居然也提出了,研究人员之前只是偶尔想了一下一些问题。也许是灵感触发,也许是之前疏忽了那么一点点小问题。总之在赵小同的指点下,这些人的研究进展忽然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他们甚至感激起了赵小同。
而赵小同通过这些手段,把各企业的技术人员都基本团结到了自己的周围。
而赵小同像发福利一样给他们带来很多奇异水果。
比如说夏地奶果。到了实验室基地之后,一边吃着夏地奶果,一边喝着咖啡。弄得满屋生香。研究人员有的人已嘴馋的不行,问他讨要吧,又放不下知识分子的面子。不问他讨要吧,他制造这种香味儿实在勾人馋虫。
而赵小同呢,吊上一会儿大家的馋虫后,才让王元青煞有介事地给大家每人发一个果子。(目的是让王元青和大家熟络熟络。)
众人吃上果子呢,感觉到挺好吃的,但不知为什么没赵小同吃时发出的那诱人的香味。
正疑惑呢。
赵小同又让王元青给大家每人倒一杯咖啡。喝上一口顿时,满嘴香溢。
原来如此,如此奇香,唇齿生香,居然是咖啡和夏地奶果配合起来以后才有这种绝妙的香味儿。
好多技术人才甚至专家在赵小同、王元青的轮番轰炸下,和赵小同、王元青开始称兄道弟。技术型人才就是这样,和你不熟,生人勿近。和你熟了,称兄道弟,放荡不羁,不修边幅,无话不谈。
潜移默化的,赵小同代替了伯尼斯。
当然每次出动,施安大使才是赵小同的护身符。他有很多时候在制造和谐气氛,但秘密也在他这儿不成为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