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脱颖而出

在行远集团的紧密部署下,倪绍豪、王少杰、梁邵超和姚建航组成的特遣小组迅速进入东南亚,展开针对性调研和市场渗透。这支队伍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尽快掌握黑鹰集团和启星科技的合作细节,以及他们在当地的行动布局。

“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梁邵超从未放松过对敌人的关注,带领团队深入当地市场,与政府、企业和媒体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

与此同时,王少杰也未曾放弃舆论的战场。“舆论对于这场战争至关重要。”他在与一位东南亚媒体高层的会谈中提到,“我们行远集团不仅代表技术创新的力量,更是全球竞争公平的扞卫者。若能把这一理念带给东南亚市场,我们就能在这场信息战中占得先机。”

“关键是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外合作的动力。”倪绍豪则通过本地渠道,与一些领先的本土科技公司接触,争取更多合作机会。“我们的智核AI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的跨领域适应性,这点是启星科技和黑鹰集团都无法迅速复制的。”

在短短几周内,特遣小组已经开始为行远集团在东南亚的长期战略奠定基础,逐步建立起合纵连横的局面。

随着特遣小组的深入,行远集团很快发现了黑鹰集团和启星科技之间的一个关键漏洞——政策博弈。尽管黑鹰集团和启星科技在资源和资本上占有优势,但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法律政策上,他们却面临着不少制约。

“在很多东南亚国家,政府对于外国企业的渗透并不那么欢迎。”梁邵超通过本地的金融网络收集到重要信息,“黑鹰和启星虽有资金优势,但他们的市场策略往往不太灵活,特别是在与当地政策对接上,他们的资金运作容易遭遇瓶颈。”

张玉莹对此非常敏锐:“如果能从政策层面发力,行远集团将获得更多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本地化投资、技术输出,以及政策扶持,迅速占据这些国家的市场高地。”

杨子轩点头:“我们要借机推出‘本地化’战略。通过与政府和本土企业的合作,不仅能提升我们在当地的影响力,还能在资源争夺战中占据主动。”

在东南亚市场逐渐展开的布局中,行远集团的反击逐步显现成效。而与此同时,启星科技与黑鹰集团的内部矛盾也开始暴露。尽管表面上他们合作无间,但在面对本土市场时,两家企业的策略出现了分歧。

启星科技更倾向于通过技术进攻,抢占市场份额;而黑鹰集团则希望通过资本运作,快速稳固市场基础。这种不一致让他们在执行战略时产生了摩擦,也为行远集团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的矛盾开始浮现。”王少杰在与一位当地企业家私下交谈时笑了笑,“他们不再是一个统一的阵营。接下来,我们只需加大力度,深度合作,最大限度地扩大我们的市场影响力。”

杨子轩听到报告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行远集团的反击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而这场与黑鹰、启星之间的博弈,终将决定未来的格局。

“这是我们的机会,必须把握住。”杨子轩冷静地说道,“我们不仅要继续占领市场,更要通过政策、技术和资源的多方位整合,彻底压制住他们的反击。”

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清楚,他们已经站在了全球竞争的风口浪尖,背后的挑战与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但杨子轩知道,无论如何,行远集团一定要向前推进,无所畏惧。

“准备好迎接真正的风暴了吗?”他低声问道。

“随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