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周之后。
户城百里外,一处名叫“东阳”的镇子上。
清晨时分,镇子里面,已经是一片炊烟缭绕。
仔细看去,许多人家都没有开伙,有炊烟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样子。
习惯早起的人家,早早开始下地干活,已经忙活了一两个小时了。
早睡早起,下地干活,省吃俭用,积累家业。
这一条条祖训,而今在列强和地主等的压迫下,早就被撕扯得千疮百孔。
辛苦干活者,为人心善者,个个不得好死。
有钱的,就该吃喝玩乐,就该大肆挥霍,就该狼狈为奸。
拿钱去置办家业,开办工厂的,无不破产了事。
镇东头,一条人来人往的街道上。
一群小孩子们,正拿着一颗颗糖果,兴高采烈地挥舞着一叠传单。
“东头开了一家新店,叫供销社。”
“大家快去看看,什么东西都有的卖,洋货土货。”
“什么东西都收,鸡蛋蔬菜鱼,粮食生丝……”
小孩子们努力地背诵着。
传单上的字,他们自然大多不认识。
充其量只认识几个数字。
“又开了一家店,这年头,还有人开店,这不是找死吗?”一个老童生,抽着旱烟袋,背着一只手,走在街上,微微摇头。
“是啊,六爷爷,我们这镇子里,可是有着黄霸天。”又一个瓜皮帽中年男子跟着摇头。
“开店不给他家上供,这店能开得起来吗?”
有人好奇拿过传单:“兴许就是他家开的。”
“不可能,他黄霸天在这里什么店没有,干嘛要新开一家?”
“那不是要赔死吗?”六爷疑惑道。
有人突然说道:“不如我们一起看看去。”
很快,一些镇民就叫过一个小孩子,让他们带着自己过去。
来到镇东街。
他们就见一条长长的屋子,挂上了新招牌,用石灰粉刷一新。
以前这里是个挺兴旺的车马店。
后来被黄霸天挤兑关门了,据说是交不上摊派。
只见招牌上写着“东阳供销社”。
两大串鞭炮,正挂在两侧,正准备燃放。
一堆小孩子扎着堆,有人给他们发着糖果,糕点,乃至煮鸡蛋。
“真是大方。”六爷摇头道。
不久,鞭炮燃放起来。
非常响亮,很快就打破了整个镇子的宁静。
死气沉沉的镇子,终于迎来了一点活力。
有些闲人,早早回来的人,纷纷赶过来看热闹。
不多久,供销社前,就挤满了一群看热闹的人。
一个个脑袋使劲向前看去。
许多人穿得破破烂烂。
如今正是三八年二月,正是寒冷的时分。
即便是江南,也是如此,属于湿冷,更冷。
许多人却只穿了单薄的土布衣,套一顶瓜皮小帽,揣着手,脸上挂着麻木的笑,看着那供销社。
甚至还有几个遗老,竟然还扎着辫子,在那里一脸困惑地看着。
“这供销社是个熊玩意啊?”一个遗老背着手,有些不屑。
要知道现在可是三几年,大清都亡了二十多年。
而在这时。
供销社方面,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子,走了出来。
他身后跟着两个带枪的兵。
众人顿时微微骚动。
“有兵的,难怪敢在这里开店!”六爷不由恍然大悟。
只见那高大男子,走出来后,向四方一拱手。
“诸位乡亲父老,鄙人胡强,忝任我们东阳供销社经理,我们店今天就开张了!”
“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我们供销社不光卖东西,还买东西,还会长期雇人干活……”
听到这里,众人顿时来了大兴趣。
买东西嘛,他们买不起。
可是向这里卖东西,找活干,他们自然是很有兴趣的。
只是到底靠谱不靠谱,会不会骗人,欺负人?
这简直是一定的。
哪家店面不欺负人,不宰客人?
而在这时,只见那高大男子胡强,随后又带人将两大张红纸对联,外加横批,贴在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