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到中午时分,几个人都有点饿了,于是挑了一家规模不大,但收拾的很干净的面馆用饭,并点了本地的特色美食:饹饹面和几样小菜。
很快的,一名小伙计端来了小菜和热气腾腾的饹饹面,看起来非常有食欲。
可是真吃起来,味道就不对了,太淡,一点咸味都没有,让人难以下咽!
“伙计,过来一下!”
“几位客官,有何吩咐?”
“这几样小菜和面的味道都太淡了,你们是不是忘记放盐了?”
“回客官的话,小的们没有忘记放盐,就是放的少了一点点,没办法,现在盐价太高了,若是多放的话,我们这小店就要亏本了!”
“哦,现在的盐价很贵吗?”
“是啊,以前一升精盐是二百五十文钱,百姓们还能勉强吃的起,可是最近两个月,盐价就像猴上树一样蹭蹭往上涨,已经涨到一千一百文一升了,是以前的四倍多!
盐价这么贵,高门大户们不在乎,我们这小店实在挨不起啊,只能节省着用,因此饭菜的味道淡了一些,还请客官们多多海涵!”
“好了,你下去吧!”
问清情况之下,秦锋和李岩对视了一眼,而后一言不发的开始吃面,吃的干干净净,连面汤都没剩下。
吃完之后,秦锋一行人结了帐,离开小面馆,继续在大街上逛游,还特意逛了一下盐市。
结果发现小伙计说的是实情,盐价真是很高,不是一千一百文一升,而是一千三百文一升,说明盐价在不断上涨,而且速度奇快!
柴米油盐,关系到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这可不是小事,必须调查清楚,而后予以解决!
于是乎,秦锋一行人结束了游逛,坐着马车回到了薛家庄园中。
恰好薛瑾瑜已经回来了,正在小客厅内喝茶,秦锋、李岩立刻支走别的人,而后诉说了盐价上涨的事情,并询问其中缘由。
薛瑾瑜听完之后,当既详细解释起来。
原来大明朝实行的是划区行盐制度,既每一个区域都由专门的盐场供应食盐,而且品类各有不同!
比如东南各省,吃的基本上都是海盐,由两淮盐场、两浙盐场负责供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