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朝廷制定规则的典籍,大约相当于宪法,就算它是礼法,可它也是法。
易本来是道家之书,因孔子学过,便成了儒门典籍。
乐经是谱书,儒生还一直笑话人乐工是贱伎来着——所以秦始皇焚过的尚书得存,一直没经过什么事儿的乐经失传了,欸就失传了,你说巧不巧。
而春秋乃是史书,早先史家还有些风范,后来写史书这事儿归了儒门,结果么……啧。
唯有一本尚书,可称原创,其实也是史书,结果后来还有好些个《尚书考》证伪辨真的吵,都是他们儒生自己人写的。
关键这几本书一摆,天底下识字的人人鬼鬼,就都是儒生了呀。
这些歪门道理,太多人知道也太多人懂,只不过黔首百姓,谁会去理会这个?大家都记着一个负心多是读书人,遇见学问大的就多留个心眼,便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种种类类的怨气,基本都在康王的门派中有,毕竟他们那里出的最多的就是大兵和游侠儿,都是书生(略略略)意气任侠尚义的好汉子,偏就和诗与远方不对付。
就是大师兄惯能吟诗作对,也常自称是剑侠,却不肯称自己是读书人:师门以饮食起家,正是“君子”们该远的“庖厨”。
袁曼曼从节堂的摆设上就知道,这里肯定不是什么“名门正派”,所以她犹豫。
康王也不在乎,他只是把选择摆出去,来了便收,是她的造化,不来,那就不来呗,他还得上学呢。
不过东边不亮西边亮,袁曼曼这边犹豫着,康王还是招来了第一个学员,算是被迫的。
谢玉海来问他万兵洞的特长,说是要报给国科大,康王毫不犹豫脱口而出能打能扛,让老谢黑了脸,不过解释了之后,也知道了个大概:实在是康王的表达能力水准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