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梭船的动力推进系统充分利用了海洋压力转化为梭船驱动前行和升降的能量来源,梭船外形很像中国传统的兵器梭标,梭船设计是扁梭形四周呈弧扁形抗海洋高大气压,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五代深海科学考察探索深潜船,是众多深海潜器中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且别具一格的高耐压高速深潜探险器。
深海科学潜水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辛苦努力实验研发产品成型下海试航等无数次的实践,从早期的皎龙系列发展到如今多款多样式各种深海用途的深海科学考察器艇,有载人深海潜水器和深海无人机智能潜探器等等。
中国深海科学潜水器的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专业科研技术人员的艰辛不懈拼搏努力,才发展取得了非常卓硕的成就。
回顾近现当代中国海洋科学深海潜水器发展的艰难历史和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不能不令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其中最值得纪念的是早在公元2002中国科技部就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当时称为863计划)重大项目,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经过众多科研专家技术人员七年左右的反复研发试验,于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了深海下潜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的海试成功。于2012年6月,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当时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4年12月18日,″蛟龙"号首次赴印度洋下潜。2015年1月14日,″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旗(qi)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第九次下潜,于同年3月17日搭乘″向阳红09"船停靠并正式落户国家深海基地。
此后,″蛟龙"号又先后多次执行了海洋深海科学探索,其中有:
2016年5月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沟的最后一次科学应用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6579米。2017年3月4日和7日,该载人潜水器分别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和大篷热液区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潜和第4次下潜,这两次下潜都在调查区域发现了热液喷口并获取了硫化物样品。同年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
2020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按计划于当年6月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出发,历时一年,于2021年6月完成了环球航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中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是当时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它的成功说明了该类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深海潜水器在那个年代成为世界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是特别值得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