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多彩,其海岸线绵长曲折,海岸线东起山口镇的英罗港口,经沙田、白沙、公馆、闸口、南康、兴港、营盘、福成、西塘、高德、靖海、廉州、党江、沙岗至西北的西场等共16个镇。公元二十世纪后期的1985年统计全市海岸线总长500.13公里(其中大陆岸线468.2公里,海岛岸线31.93公里),占广西海岸线长度的31.36%。海域岸线类型主要有:沙质海岸,沙坝一泻湖海岸,三角洲海岸,海蚀岸线以及珊瑚礁海岸等。
北海市辖区内以及涠洲岛、斜阳岛周边毗邻的海域大约有2万平方公里。沿岸滩涂面积有5万公顷,到二十一世纪早期的。2024年,已经开发利用了2.27万公顷。拥有大约500平方公里的滩涂,类型有沙滩、淤泥滩、岩石滩、红树林滩、珊瑚礁滩等。沙滩、沙泥滩、淤泥滩分布较广、面积较大。其中沙滩面积有251平方公里,沙泥滩、淤泥滩面积大约有200平方公里。北海市毗邻北部湾,整个北部湾大约是12.8万平方公里。北海市拥有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是1600平方公里,拥有滩涂500平方公里。
北海市广阔的海岸线和大面积的滩涂地为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非常优良的生存空间环境,形成了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链生态系统,因此经常性地对迟一区域范围进行科学综合海洋科学探索考察非常重要,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好和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好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从而为人类更好地利用好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更好地服务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鲲鹏”一号科学考察船,一路慢速航行在这浩瀚明蓝色的北海市附近的海洋区域范围内,进行着细致认真科学的探索考察。
潜龙站在高高的了望塔平台上,拿着望远镜仔细地巡看着海面上的一切。因为这里是一些珍稀的大型海洋生物经常性活动出现的区域,如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绿海龟等,尤其是涠洲岛周围海域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布氏鲸。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一种大型鲸类,属于须鲸科(Balaenopteridae)的成员。它们通常体长在12至14米之间,体重可达15至20吨。
布氏鲸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如下:
一.外貌特征:①. 身体结构:布氏鲸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游动。②.颜色:它们的背部呈现出灰色或灰蓝色,腹部则比较浅,通常为白色或淡灰色。③.呼吸孔:布氏鲸的呼吸孔位于身体的左前方。④.眼睛:它们的眼睛相对较小,位于头部的两侧。⑤鲸须:布氏鲸有大约250至370对鲸须,这些鲸须主要用于过滤食物。⑥.背鳍:它们的背鳍短而宽,位于身体的中部。⑦.尾鳍:布氏鲸的尾鳍呈三角形,是它们在水中推进的主要工具。
布氏鲸的生活习性表现在:①.食性:布氏鲸主要以鱼类为食,包括小鱼、甲壳类动物如磷虾和桡足类,以及头足类动物和大洋性的红蟹。②.捕食方式:它们通常通过滤食的方式捕食,即通过鲸须过滤海水中的食物颗粒。③.迁徙习性:布氏鲸具有季节性的迁徙习性,会根据食物资源的分布进行迁徙。④.社交行为:布氏鲸通常会形成群体,群体的大小可以从几只到几十只不等。⑤.繁殖习性:布氏鲸的繁殖习性相对保守,每胎只产下一只幼崽。它们的妊娠期约为11至12个月,哺乳期大约是6至7个月。
布氏鲸是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海洋生物,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由于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布氏鲸面临着包括过度捕鱼、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多种威胁。
那么布氏鲸喜欢什么样环境状况的栖息地呢?
根据人类长年累月的观察记录和各类海洋科学考察,发现了布氏鲸(Bryde's whale)的栖息地具有以下特点:①.水温:布氏鲸主要生活在水温较高的热带和温带海域,尤其是水温高于16.3摄氏度的海域。②.食物资源:它们的栖息地通常富含鱼类资源,尤其是集群性的小鱼,如沙丁鱼、鳗科鱼类、鲱科鱼类和鲭科鱼类。这些海域也包含小型甲壳动物、磷虾、桡足类以及头足类动物和大洋性的红蟹等,这些都是布氏鲸的主要食物来源。③.水深和水质:布氏鲸偏好水质较纯净、水深适宜的海域。例如,涠洲岛海域的水质纯净且鱼类资源丰富,为布氏鲸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④.地理分布:布氏鲸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广,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在中国,它们主要分布于南海和黄海水域。这些特点都表明布氏鲸对栖息地的选择与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和水温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