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创新求变,翠谷村的文化蝶变

1960 年代的最后一个年头,翠谷村在王大山的带领下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然而,王大山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在时代的洪流中,唯有不断创新求变,才能让翠谷村持续保持活力与竞争力。

这年冬日,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翠谷村披上了一层银装。

王大山穿着厚实的棉衣,头戴一顶旧毡帽,在村里的街道上踱步。

他的目光落在村头那座略显陈旧的祠堂上,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 利用祠堂打造一个翠谷村文化展示中心,将村里的历史、民俗、手工艺品等集中展示,进一步提升翠谷村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

回到家后,王大山迫不及待地和秀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秀兰,我想把村头的祠堂改造成文化展示中心,你觉得咋样?”

秀兰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思索着说:“大山,想法是好,可祠堂那地方有些年头了,改造起来怕是要费不少劲,而且得花不少钱呢。”

王大山坐在秀兰身边,握住她的手说:“秀兰,我知道有困难,但咱不能怕。这几年村里发展得不错,也攒了些钱,再加上可以发动村民一起出力,我相信能把这事儿办好。而且,这对村子的长远发展有好处,能让更多人了解咱翠谷村的文化。”

秀兰看着王大山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行,你决定的事儿,我都支持你。”

第二天,王大山便召集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

会议室里,炉火熊熊,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

王大山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坚定地说道:“乡亲们,咱翠谷村这些年在经济上有了不错的发展,但文化方面也不能落下。我想把村头的祠堂改造成文化展示中心,把咱村的历史、民俗、手工艺品都展示出来,让游客们更深入地了解咱们村。大家有啥想法,都说说。”

一位年长的村民代表率先发言:“王支书,这想法挺好的,可祠堂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改造会不会不太好啊?”

王大山耐心地解释道:“大叔,我理解你的想法。我们改造祠堂并不是要破坏它,而是在保留它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我们可以在展示中心里专门设置一个区域,用来纪念老祖宗,让子孙后代都能记住我们的根。”

另一位年轻的村干部说道:“王支书,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把村里的手工艺品和文化结合起来,推出一些特色文化产品,这样还能增加收入呢。”

王大山笑着点点头:“对,这也是我想的。我们可以让手工艺人根据村里的传说和故事,设计一些独特的手工艺品,作为文化展示中心的纪念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