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们”却不同,他们谈笑风生。见到朱厚照,有人戏谑道:“先生最器重的便是小朱秀才,小朱秀才这几日都在西山,想必又领悟了不少学问,快快说来听听。”
朱厚照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他正要开口,却见王守仁不紧不慢地走来。
此人正是王守仁,他的步伐悠闲,众人立刻纷纷向王守仁行礼。
王守仁轻轻点头,目光转向朱厚照:“小朱秀才有何心得,不妨一一道来。”
这时,朱厚照竟然有些害羞了。他思索片刻,才说:“国家以农为本,百姓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众人不禁笑出声来,这个道理,他们自然知晓。然而,朱厚照的这句话,却仿佛在无声中点燃了一团火焰,预示着新的思想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在古风浓烈的历史长河中,王阳明非但未对朱厚照的直言不讳嗤之以鼻,反是眉眼间泛起一抹和煦的笑意,轻声说道:“不妨,你且畅所欲言。”
朱厚照沉思片刻,语气坚定地续道:“要如何才能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是空谈,真正的丰衣足食,非一日之功,非空言所能成就。”
此言一出,四座皆静,先前戏谑的笑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凝重的神色。
“这,正是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真谛。我们读书人,不能只说不做,就如先生亲耕,看似寻常,实则其中深意,非浅尝辄止。耕地的本意,并非仅仅是劳作,而是通过实践,去领悟耕种之理,积累知识,化为行动。”
“就如同丰城伯张信,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亦身披蓑衣,在田间劳作。他不同于寻常农夫,因为他有‘知’,他耕地时,不仅注重农技,更积累智慧。他的心得,都如珍宝般记录在竹简之上,每一笔记录,都是为了耕出更肥沃的土地。”
“他种出的粮食,往往比寻常农夫多出一石甚至两石,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的‘知行合一’。他观察作物,研究肥料,掌握灌溉的度,甚至记录地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读书人常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却往往只是口头禅。为何朝廷要封张信为丰城伯,而非那些口口声声要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因为丰城伯虽只增一石之粮,却因他的知行合一,积累智慧,若推广至天下,又将增加多少粮食?百万石?千万石?甚至五千万石?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足以养活多少人啊!”